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2024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科创中心引擎区域高质量发展”


98日上午,2024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本次论坛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支持下,由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承办的重要活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副司长石磊、副司长刘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原设计学院院长Gary  Hack,中国科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谢永强,巴西联邦共和国巴西利亚市科学、技术和创新秘书处(SECTI)执行秘书 Alexandre Villain,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出席论坛,来自上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的专业人士近150人参加活动。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主持论坛,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我院教授霍佳震主持互动对话。


  致辞  


敏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

解敏司长指出,科创中心是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创中心建设,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科技部目前正在从两个层面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一是统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区的建设,着力强化原始创新的策源能力,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点。二是积极推动成渝武汉西安三个区域科创中心的建设,推动科创中心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推进科创中心的建设,一是强化科创中心的原始创新和策源功能,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持续产出重大研发成果。二是提升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推动科创中心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领导科创中心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形成高效协同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四是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促进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自由流动,支撑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全球创新体制。

希望与会嘉宾充分交流碰撞思想,共同谋划推进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科创中心更好发展。


 主旨演讲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吴志强院士在《长三角城镇群卓越的国际科创中心—三友成战友》的演讲中,强调了上海科创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大挑战:高端人才的匮乏、原创能力的不足以及风险投资的缺失。他提出,上海作为科创中心,应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以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要素的全面融合,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吴志强院士进一步阐述了长三角地区的“三友”概念。他指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优势在于将这些共同的基因、空间要素和人脉资源转化为创业的伙伴关系。通过在上海汇聚这些创新要素,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将亲友、学友和校友关系转化为持续不断的创业动力,从而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Gary Hack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原设计学院院长

Gary Hack教授在《打造创新区》的演讲中介绍,纽约如何在缺乏知名技术型大学的不利条件下,通过有计划地创建核心创新企业园区,成功转型为创新高地的案例。他指出,纽约与费城的情况相似,都是利用二战后遗留的废弃造船厂,通过成立专门公司来推动区域发展,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基础设施,以满足纽约市的需求。这一举措不仅证明了供应部门与创新部门合作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大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高校作为培养初创公司和企业家的重要角色,在商业化过程中通过创建必要的设施,为企业家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初创企业的更好成长。


刘冬梅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

刘冬梅书记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中国实践与发展趋势分析》的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中心具体有四个特征,即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以及科技创新辐射范围广。不同层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应当成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和引擎。

刘书记提出,首先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使这些中心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创业方面,这些中心应成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其次,她强调构建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增长极和增长带的重要性。通过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创新要素的汇聚,打造新质生产力生态圈,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规模效应和竞争力。最后,应依托重点地区开展改革试点,以探索有效的经验。


谢永强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

谢永强主席在《深入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报告中介绍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结合的旅游城市。澳门正利用低税制、独立的立法权、国际包容性强等自身优势,打造人才高地。同时,澳门能够建设串联葡语系国家的平台,是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合作贸易的平台,承担了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化的责任。目前,在中医药方面,澳门已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在政府层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澳门已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完善中药药物的审批制度。此外,澳门还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相衔接,为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产品开启了进入内地市场的通道。


Alexandre Villain  巴西联邦共和国巴西利亚市科学、技术和创新秘书处(SECTI)执行秘书

Alexandre Villain先生在《巴西利亚:科技创新融合政策推动区域发展》的报告中介绍,巴西利亚注重技术创新的发展,致力于成为巴西的技术中心,将GDP10%投入科技创新基金,并成立专门的科创秘书处以推进科技政策的整合与制定。同时巴西利亚还成立了联邦特区研究支持基金会,该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倡议和融资活动,通过集结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科创发展。目前创新技术倡议、环境可再生技术、技术人才培训倡议三大项目都将融合技术反哺巴西科技创新的发展。

李  琳  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李琳总裁在《加强知识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分享了爱思唯尔在加强创新中心知识基础建设方面的深刻见解与实践经验。第一,科创中心持续产出的高质量科学研究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这些创新在产品化和商业化后,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球各大科创中心正通过加大研究投入,吸引顶尖人才,巩固科研基础,以及制定战略布局和政策投资配套,以实现科学研究向实际应用的高效转化。第二,科学创新能够引领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科研和科创共同体应广泛合作,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衡量和评估科研投入对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互动对话 


与会嘉宾们就如何构建创新中心及年轻人在其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讨论。嘉宾们共同认为,年轻人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致力于发掘自身对研究的真正热情,并将其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应用。

嘉宾们还强调,除了个人努力,社会各界也应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