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崛起一座“科技新城”

济宁高新技术开发区今年“新闻”不断——

    —自主孵化企业研控科技公司通过严格审核,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国家资质的石化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研发生产单位;

     山东如意集团“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通过专家鉴定,该技术打破高支毛纺面料和高支棉纺面料的世界纪录

     10年前靠9万元起家的英特力公司今年5月注资13亿元,开工建设国内最先进的光通讯工业园;

      玉柴发动机、 吉利福林汽车零部件等总投资额达70余亿元的 10 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高精尖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和聚集,使高新区所在的济宁东部,正在成为事实上的“ 科技新城” 。 而“ 科技新城” 的崛起,靠的是一股不同以往的新力量。

       这股新力量的实质,是一系列的创新。

    创新城市定位。

        济宁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八大矿业集团在这里开矿挖煤,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强,但如果不及时进行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的战略转型,就难逃有一天“煤尽城衰”的宿命。另一方面,济宁重新审视自己在全国经济版图上处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个经济圈及东部沿海与中部腹地连接带上的特殊位置,将自身定位于山东向南竞合发展的战略支点。

        认清自身,背负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加快新的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成为济宁战略转型的重要选择。

        而作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基地的高新区,在产业调整、城市转型中责任重大。为此,济宁高新区明确目标,提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双千亿工程”,形成电子信息、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食品、纺织服装及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搭起大舞台。

    创新产业聚集模式。

        在济宁高新区,有条清晰的产业聚集链条:依托原有的山推集团,引来了日本的小松制作所,合资成立小松山推,小松山推迅速发展,持续投入3亿多美元,将行走系统和发动机研制、精密铸造、研发中心等高端生产技术及设备首次从日本本土大举搬迁到济宁高新区,并且带动日本大京、兴和、TOPY等10余家协作厂商前来落户。同时,周边100多家配套中小机械加工企业迅速成长,这一切又反过来促进了山推的发展。目前,山推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推土机生产厂家,其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8%以上,小松山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液压挖掘机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占30%以上,为济宁高新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注入了强大活力。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济宁高新区的机械加工能力和向北辐射的地域优势,吸引吉利汽车集团投资23亿元建立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并将收购的一家国外自动变速器公司部分生产线建在济宁,生产无级变速器;吉利又引来了广西玉柴发动机项目,生产柴油发动机、制动器总成、前后桥总成等核心零部件。

        由一个龙头到一批项目再到一个产业,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值过千亿级工程”的架构显现出来,济宁高新区的产业聚集道路走得分外扎实。

    创新产业服务平台。

       济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聚集,得益于其良好的创新服务平台。

        以“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完善企业研发、科技孵化、创新服务三大功能,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和省级软件园、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了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新材料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以“公司总部”理念完善服务设施。建成的外商服务中心科苑会馆已成为人性化服务的品牌;市民中心对企业、 居民办事实行统一登记、 集中办理,做到“ 进一扇门、办全部事”;设立金融中心、融资平台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以“共创共享”的理念建设山推、鲁抗、辰欣、如意、重汽、菱花、英特力7 个行业公共技术实验室平台,面向全区提供技术服务,集中突破一批对行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构筑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源头。已经连续3 年每年每个实验室给予100 万元的实验设备扶持资金,同时对新批准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 50万元和 10 万元奖励,每年安排 1000万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专项扶持。

       完善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和区域新兴产业聚集的能力。目前,济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58家,去年区内企业获得专利授权415项,较上年增长92% ,一批优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辰欣药业自主研制的阿德福韦酯获得国家一类新药及生产许可,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紧密纺技术成功在德源纱厂实现产业化……今年1—5月,济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逆势增长,占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 ,在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占据半壁江山。

                                                                                                                                                   摘自2009年6月14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