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上海市科协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领衔的5人专家团队“送”到了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这支驻点“华明”的科技“特种部队”,将组建上海首个设在民营企业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中的重点难题。普陀区政府表示,今年下半年,区政府将从技术支撑、财政扶持、平台建设三方面着手,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升级。
在普陀区级总税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公经济所占比重达90%以上,其中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最为抢眼。据统计,目前普陀区民营科技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已突破600亿元,年实现利润50亿元以上,其中有29家企业总收入过亿。今年1-5月,尽管金融经济危机的阴霾犹在,但1405家民营科技企业的税收呈现了同比增长的良好态势,华明电力、立科化学、斯瑞科技等一批优势明显的企业还在积极扩张。其中,华明电力正将位于同普路的5.4万平方米厂房改建为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同时在奉贤建造占地200亩的厂区。
创新能力升级,是这些优势企业扩张的根本需求。“华明到了争当电力设备行业‘隐形冠军’的关键时刻。”区科委介绍,这家掌握了变电站高压电力设备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已占据全国75%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则位列“老二”;眼下,华明电力的目标是争当全球“老大”,急需在技术和管理上提升能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明”已经连续十余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经费,但在连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中,它所需攻克的难题已分布于新材料、电子电器、机械等各个领域,科研难度直线上升,“华明如果能完成突围、顺利升级,很可能将启发更多民营科技企业找到捷径”。
在市科协和普陀区政府协调下,新材料领域的一流学者——曾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的航天固体导弹新材料应用研究专家林德春、航天部一等功获得者顾星若、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促进中心首席科学家施利毅、国家水利电力部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方天刚等“组团”进驻“华明”。孙晋良院士表示,他们这支团队将实地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中的难题,共同探索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最优路径。
资金支持是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升级的“弹药”。区科委表示,上半年,普陀区通过融资担保向民营企业输送了5000万元;下半年的资金扶持重心将倾向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到2011年,普陀区对科技的投入将达到区级财政支出的5%。据了解,由于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工作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区财政将拿出一定资金对其作专项扶持。对于其他尚不具备建站条件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区科委将在市科协支持下尝试派遣科技特派员入驻。此外,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租用大型仪器的设备使用费,也将得到30%-50%的补贴;对年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10%以上的企业,区财政将给予一定研发补贴。
摘自2009年6月26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