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李学勇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李学勇

         尊敬的刘延东国务委员、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9号文件精神,今天,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在这里共同召开视频会议,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对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今天又亲临会议,并将就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作重要讲话。在此,我受六部门的委托,就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作一说明。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近年来,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更使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2008年企业研发投入已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国内企业申请专利同比增长23.9%。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在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试点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中的作用正在显现,多部门共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正在形成,为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

  国务院9号文件对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落实9号文件的任务,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实现调结构、上水平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行动。抓好这项工程,对于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

  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个核心,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紧迫需求和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从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

  第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创新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联盟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在若干重点行业和区域已经建立起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探索和实践,对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一是在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战略性产业中,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创新科技管理,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在重大专项、国家和地方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中,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三是依托联盟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在创新和研发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取得突破,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机制上取得突破。

  第二,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为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总体布局,面向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战略性产业培育中的重大需求,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一是加强资源整合,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转制院所、大型企业等,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实现开放共享,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服务。三是坚持政府引导,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第三,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呼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确定创新型试点企业469家,各地方开展创新试点的企业达到3000多家。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一是继续引导企业树立创新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把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根本途径,把创新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战略。二是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凝聚创新人才队伍。三是促进企业创新管理,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创造自主创新品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营造企业创新文化。

  第四,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科技资源。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教育部积极推动高等院校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中科院组织所属研究所向企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各地方、各部门也都通过制定政策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当前,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一是进一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二是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放科技资源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来看仍然缺乏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二是注重实践锻炼,鼓励高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特别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注重提高广大职工素质,通过开展职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和加强职工培训等,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六,深化国际合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应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工作,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一是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开展海外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合作。二是支持企业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三是发挥科技、教育等国际合作计划的作用,支持企业与国外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型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也是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抓好这三项重点任务,将有效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三、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有关安排和要求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密切合作,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第一,精心组织,协同配合。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任务。六部门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密切合作,同时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做好方案的落实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各地方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和好做法。要高度重视地方在推进技术创新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沟通协商和分类指导。在工程实施中,各地方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要注意总结各地经验,选择有基础、有特色的省市作为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在今后2到3年内,工程实施要集中力量抓好三个“一批”,即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形成新的技术创新布局;建立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形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支撑和服务系统;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还要着眼长远,把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纳入“十二五”科技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规划中。

  第四,集成资源,加大支持。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创新投入方式,优化科技计划的投入结构,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任务;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存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支持创新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和形成新兴产业与战略性产业提供有效支持。

  第五,落实政策,营造环境。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落实好国务院9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和检查,及时了解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企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及时完善政策措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经迈上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学习好贯彻好刘延东国务委员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协同,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摘自2009年9月14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