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新闻中心9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了新中国科技事业60年发展成就。他表示,中国科技正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今后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轨道。
科技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科技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回顾60年历程,万钢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时,毛主席就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应该说,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为推动现代化的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万钢指出,60年来,中国科技发展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走入了高等院校、各种职业学校,为国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人力资源,到2007年底,我国为科技发展提供的人力资源已经达到了4200万人。
人才增加的同时,科技的投入也在持续大幅增长。全国财政拨款从1953年的0.5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0亿元。2008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达到了45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了1.5%,形成了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文献、科技数据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和学科布局。
60年间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60年来,中国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万钢介绍说,从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瞄准着世界科学前沿,相继在多复变函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后,又在高温超导、纳米科技、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领域的创新成果,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等重大关键产业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超级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它的大面积推广,不光为中国人民,也为全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据统计,仅超级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就可以每年多养活6000多万人。
万钢表示,中国科技60年来的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贡献的国家之一。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高,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我国工业增加值的9.8%,占出口的比例接近20%。科技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奥运等重大工程和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国际科技合作继续加强
万钢说,60年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相继设立并实施了致力于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关”计划、致力于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星火”计划、致力于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863”计划、致力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以及致力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973”计划。这些计划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以《科学技术进步法》为标志的科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科技奖励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出台了一大批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逐步增强。目前在各类科学技术计划中,企业承担的项目已经超过了40%。科学普及的活动在全社会展开,全民科学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入。万钢介绍说,60年来,中国已经和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达到了104个,积极地参与了多个国际科学技术大工程。民间科技交流也十分踊跃。中国积极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等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并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援助,支持科研结构和企业“走出去”。
正视存在的差距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科技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万钢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万钢说,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从长远考虑,下一步的科技发展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强基础研究和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培育新兴战略型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涉及到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继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既要学习先进技术,也要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
万钢说,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明确地提出了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国的科技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和发展。它不仅为中国人民,也将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2009年10月2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