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浦江创新论坛---吴敬琏把脉中国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是"度危"之本

        东方网记者张海盈、毛丽君、刘歆、曹磊、刘华宾10月24日报道: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正在上海举行的“2009浦江创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增长转型、产业提升,是彻底走出危机的必由之路”。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吴敬琏开门见山,金融危机造成了虚拟资产泡沫破灭,继而产生流动性极度短缺和需求不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吴敬琏话锋一转,深层原因却在于,由于各国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世界金融体系充满泡沫,“现象与本质恰好相反。”而中国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样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根源又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方式。

  吴敬琏分析说,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中,为了保持出口的动力,外汇存比要大量增加,致使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大量购买外汇保持低汇率,用低汇率支撑出口。于是,大量虚拟资产产生,货币超发泡沫形成。而一旦虚拟资产在某个环节爆破,就会形成资产负债表危机,进而反映到整个经济层面。“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应对金融危机要标本兼治。”吴敬琏一语点题:“短期问题要靠需求来拉动,长期问题还是转变增长模式和产业升级。”

  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吴敬琏以制造业集中的上海为例说,要坚持以服务业为核心,推动制造业增加服务业内容,努力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延伸。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们创新的技术力量大大增强。我们的难点在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吴敬琏表示,如果海峡对岸合力来做,在部分产业和产业分支上,完全可以培育起新兴产业。

 



  吴敬琏特别提出,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要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企业更是主体中的主体。”吴敬琏例证说,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小企业,国家工商局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也来自小企业。“如果我们热心于创新的话,一定要帮助小企业。”

  吴敬琏还指出,政府要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上正确发挥作用。首先要解决增长模式转变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一个按照规则的、法治的市场前景,政府扶持方式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吴敬琏举“行政许可”的例证说,从国内市场来说,凡无法律明文禁止的,每个公民就可活动,这叫做“非禁即入”,但很多部门袭过去的习惯,只有行政管理机关准入的才能入,“据说民营企业准入的范围比外资企业还要小。”此外,还有诸如政府指定技术路线、产品路线,都是不当为而为的表现。至于“有所为”的范围,吴敬琏认为,包括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引导孵化创新技术等。

                                                                                                                   摘自《东方网--浦江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