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闻

转变发展方式要增强紧迫感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矛盾的核心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发展方式问题。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上海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迫切需要。上海要增强紧迫感,率先行动起来
    
        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上海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迫切需要。上海要增强紧迫感,率先行动起来。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矛盾的核心,是发展方式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等殷切要求。上海是一个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特大型城市,人口多,地域小,资源贫乏,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尤为重大。
    
        上海近年坚持“三二一”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郊区“三个集中”,实施工业区归并调整和吴淞、桃浦、吴泾等工业区综合整治,每年调整关停600家左右污染企业,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9%,产业结构布局正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调整任务仍十分艰巨。
    
        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看,在过去10多年中,上海经济实现了年均递增10%左右的快速增长,尽管近年来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但在生产总值翻番的同时,能源消耗基本也翻了一番,全市能源消耗总量已突破1亿吨标煤。上海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0.06%、人口占全国的1%,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人均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从环境质量看,虽然近年来以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为代表的传统污染指标有改善的趋势,但与国际标准仍有很大差距;环境污染总体上呈现压缩性、复合型特征,传统污染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空气中臭氧和区域性灰霾、酸雨等复合型污染问题开始突显。
    
        从产业结构和布局看,产业门类多、布局分散、结构偏重特点明显,这是造成污染排放量大、环境质量难以根本改善,局部地区企业与居民矛盾突出、环境风险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工业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已达33%;工业能耗占全市总能耗60%,重工业能耗又占工业能耗60%;高新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为26%。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矛盾的核心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发展方式问题。因此,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要下最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体现率先和高效
    
        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必然选择,发达国家和城市在由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阶段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转型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由于一系列环境事件的触动,形成了以环境优化发展的战略。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等明确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宗旨,不仅推动了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拥有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上海历史上,产业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结构调整。没有纺织业等的退出,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活力;没有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今天我们身边可能还是烟囱林立。应当看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就世界范围来说,上海经济发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方面是来自一些发达国家的以资源、环境、劳工等标准为由的打压,另一方面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低价劳动力和低价产品的激烈竞争。但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上海拥有了强大的发展基础,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目前,上海明确了建设“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又处于后工业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加快和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期。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应该体现率先和高效。
    
关键是全社会形成紧迫感和内在的强烈意愿
    
       首先要形成统一的战略思路。推行绿色新政和低碳经济是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当前形势和上海现阶段发展特点看,应当坚持城市污染问题与气候变化问题协同解决、地区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协同解决、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协同解决的战略思路。
    
         其次要促成全社会发展理念和认识的转变。一是树立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观念。在统计、考核和舆论氛围上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减轻各级政府在数量增长上的压力,从根本上解决调结构、促转变的动力机制问题。二是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产业发展只有以宽阔的视野在全市、全国、全球范围内寻求合适的位置,体现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定位和资源合理配置,才能体现质量和效益。三是树立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特别要避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投资项目造成的锁定效应。
    
        第三要形成全社会的意志和行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爬坡”、“拐弯”,光有领导的重视和强调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全社会形成紧迫感和内在的强烈意愿,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项目、投资、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落实行动措施,走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脱钩的道路。
 

                                                                                                                 摘自2010年3月17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