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2012浦江创新论坛在沪举办

        聚焦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献智献策,113日至4日,“2012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为主题,由科学技术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海市科委、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了《迎接新的产业变革培育良好创新生态》的主旨演讲。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徐冠华,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出席论坛并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赵沁平,北京市市委常委陈刚,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我校党委书记周祖翼、副校长董琦、蒋昌俊等出席论坛。

       万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中国政府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产业变革中,企业是实现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要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使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发挥好重大科技专项的带动作用,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理论成果和技术突破。

        万钢表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把科技创新和创新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针对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万钢提出五方面要求:要完善区域创新发展机制,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要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要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完善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要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解决气候变化、环境保护、重大疾病、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好科技的重要作用;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和推广正在试点的政策,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

      本届浦江创新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全体大会、主宾国论坛以及聚焦企业、产业、未来、区域、政策、文化等多个领域的7个专题论坛。其中,以关注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热点的产业论坛由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承办,在该论坛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了环境科技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存在的困境和解决之道等。

      浦江创新论坛举办期间,我校多位领导、教师作为专家学者代表活跃在论坛现场,他们或主持论坛或在论坛上与各方代表进行深入对话。我校副校长董琦作为中方主持人,主持了以“中德科研项目管理研讨会”为题的主宾国论坛。我校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在聚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论坛上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主持了由学院承办的产业论坛,并于114日晚应邀作为嘉宾参加了上海电视台“夜线约见”栏目采访,就“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环境”发表了看法。

      由我校等四家单位承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创办于2008年,已成功举办4届,本届浦江创新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40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出席。本届浦江创新论坛开幕之际,由我校加盟的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在论坛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论坛的日常运行和具体筹备工作,加强论坛的专业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