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2017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于2017年9月22日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该指数对亚太33个领先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新加坡今年蝉联冠军,第二到十位分别是香港、东京、首尔、上海、蔚山、北京、广东、以色列和爱知。 2017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地区 指数 排名 新加坡 126.465 1 香港 120.861 2 东京 116.174 3 首尔 110.875 4 上海 105.705 5 蔚山 105.649 6 北京 105.475 7 广东 102.26 8 以色列 102.168 9 爱知 102.02 10 新南威尔士 101.915 11 大阪 101.761 12 西澳大利亚 101.557 13 滋贺县 101.182 14 台湾 101.026 15 神奈川县 101.006 16 维多利亚 100.669 17 天津 100.006 18 静冈 99.9484 19 富山 99.635 20 京都 99.2082 21 栃木 98.3353 22 新西兰 97.7333 23 江苏 97.65551 24 浙江 97.414 25 班加罗尔 92.8152 26 重庆 91.6955 27 福建 91.5484 28 山东 90.8944 29 湖北 90.6482 30 孟买 89.6328 31 辽宁 89.145 32 海得拉巴 88.9 33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导致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始终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作为新兴经济体比较集中的亚太地区,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知识经济发展亮点在多个地区涌现,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不仅新加坡继续蝉联冠军,前十名中新兴经济体占据了七席,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中仅有东京、以色列和爱知三个地区排在前十。
中国板块整体表现亮眼,不仅香港、上海、北京和广东四个地区进入前十,其它多个地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福建前进三位,天津、浙江、重庆和湖北各前进两位,山东和辽宁均前进一位。
上海在连续四年闯入前十名后,今年继续位列第五。上海的进步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近年来加大了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力度,本年政府人均R&D投入排名第六,保持了很好的持续性和强劲的势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上海已基本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其次,上海高度重视人才在创新中的作用,集聚和培养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第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开始发力,人均私人股权投资今年排名第二。第四,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优势明显,其千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排名第三、千人IT就业人数排名第四,显示出经过多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罗守贵教授认为,中国充分认识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重重弊端,正通过“双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尽管困难很大,但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众多发达国家。中国有信心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2017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是在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心支持下,由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完成。自2010年起,《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连续发布,今年是第八年。
知识竞争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产品,并且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生产力及能力。它不仅包括提出新创意的能力,还包括开发其经济价值的能力。
知识竞争力指数:“知识竞争力指数( 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on Index)”由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心提出。自2002年起,该中心开始发布《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年度报告》,以全球125个主要地区作为评估对象,测定这些区域的知识竞争力指数并据此排定名次。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为该指数的一个板块,自2010年开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