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单位:《联合早报》发表时间:2010年6月14日)
许多人担心互联网的治理是一种对使用者权利和言论自由的限制,但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尤建新认为,由于每个人、每个群体所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同,“这正是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不同所驱动的差异”。
他认为确保网络健康,其实是给人充分自由地享受互联网资源的重要保证。
他说:“互联网治理和使用者权利享受以及自由保障是不相互冲突的。互联网治理的出发点不是对使用者权利的限制,而是让使用者更有责任感、更有效地使用,并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利益。”
中国今年1月间发生了美国互联网营运商谷歌以不满中国政府对谷歌中国搜索引擎的内容进行审查,而扬言退出中国市场的事件。两个多月后,从北京时间 3月23日凌晨起,谷歌将原有谷歌中国的两域名(google.cn和g.cn)中的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和资讯(新闻)搜索重定向至Google香港的域名(google.com.hk),并使用通过其在香港的服务器实现未经审查过滤的搜索引擎服务,但大陆用户搜索敏感词汇会因防火长城而导致链接被重置。
针对谷歌的退出中国,中国方面表示,谷歌公司违背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书面承诺,停止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
谷歌事件不仅使得中美关系紧张,也引发国际舆论关于互联网治理、自由、言论自由的讨论。
对当前正热门的互联网治理课题,尤建新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互联网治理应考虑各方的公平性,否则难以持续,也会失去互联网治理的意义。”
他直言,如果是涉及国家利益,则发展中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积极参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多少话语权。比如说,互联网的垄断,强势群体可能借助网络造成对弱势群体文化上的侵略,或对其进行经济上剥削等等,使强势群体可以在互联网方面“为所欲为。
尤建新主张将网络治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落后结合来看,他表示:“互联网治理应该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缩小各国间在互联网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这是互联网治理体现公平性原则的重要基础。”
最近,尤建新也应邀参加在瑞士的联合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CTSD)第13届会议,并发表大会演讲《科技进步引领发展中国走出困境》。
会议关注互联网安全问题、使用者权利保障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数字鸿沟等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份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亿8400万,较2008年增长了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上升到28.9%。
网民每周上网时间也继续增加,人均增加了2.1个小时。网民在家上网和在单位上网的比例明显上升。2009年有83.2%的网民在家上网,30.2%的网民在单位上网。互联网作为生活工具和工作工具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尤建新同意,互联网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网络污染问题,如垃圾邮件、网络暴力和网络色情等。
“互联网本身就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帮助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垃圾送向人们,健康的、亚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东西在网上并存。”
互联网治理对那些辨别能力不高的未成年人或低学历者,显得尤为重要。就如电影采取分级一样,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所有的人,应该有所区分。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除了30岁以上的网民数量在攀升,低年龄的网民数量也在攀升,同时,网民群体也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