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浦江创新论坛专家学者:简单趋同结不了创新之果 复杂个体间互动才能激活灵感

你大概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犹太人在一个小镇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多年后这个地方发展成了繁华的城市;同样的,中国人在小镇里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来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四个中国人同样开的是加油站,最后这个地方的石油没了,投资者扬长而去,小镇还是以前的小镇。
  当看到市场上某件产品火了,一窝蜂的投资固然是由资本趋利性决定的,然而在昨天的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兼CEO杰里·雷曼对此提出不同看法:"简单趋同不是创新的土壤,复杂个体间的互动才可能激活创新的灵感。"
  
有耐心,目光要长远
  说到创新,美国硅谷可能是全世界研究的样本,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IT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几乎至少有一家在硅谷诞生和成长的公司成为全球市场的引领者。
  其实硅谷很年轻,100多年前,硅谷的核心城市桑尼维尔还是一片农田。是什么让这座城市乘上了发展的高速列车?桑尼维尔市长安东尼·斯皮塔勒里也时常考虑这个问题,他说政府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打造一个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1984年,硅谷创建了产业集群平台,怀揣着创新规划的人们可以去园区,缴纳相应的驻园费用,取得政府的支持后就能入驻,此举获得了巨大成功。
  为了打造创新生态系统,这座年轻城市的领导者有着异于他人的耐心和眼光。斯皮塔勒里说:"我们有一个非常长远的财务规划,而这不是以年度预算为基础的,我们会安排一个机制化的财务规划和监测乃至预警机制,帮助我们对现有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创新是可以感染的
  对自然生态学而言,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交叉影响程度,决定了这个生态系统的活力,一个交叉越多的生态系统其活力和稳定性就越好。今年年初,曾经预测过计算机和社交网络出现的科学作家凯文·凯利在他的新书《科技想要什么》中表示,生物的许多规律,用在科技上同样适用。
  打造产业集群平台,是世界向硅谷学习的第一步,然而这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良性的或者恶性的。"对于集群而言,区分一个区域内企业良性恶性发展的重要一点,就是企业间的互动程度。"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高等研究中心创办主任菲利普·库克说。如果生态系统多元化的程度足够高,则产生新物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对库克来说,所谓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的知识集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新的知识。
  成功的例子很多,库克举例说,加利福尼亚有好几家从硅谷转型而来的再生能源公司,这些公司的到来让这个地方慢慢变成了生产航空能源和微处理器的聚集之地,而在70年代,这里只生产芯片而已。
  "创新是可以传染的。如果一个产业体现出非常强的创新性,其它产业也会纷纷效仿。"库克说,"比如你可以试试将绿色产业、健康产业、生物产业结合在一起,看看它们交叉后会不会创造出一个更大的产业。"
  
研究型大学应专注做好基础研究
  在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菜单"上,高校被放在了较高的位置上,雷曼直言不讳:"我今天的主要观点就是,研究型大学是创新生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即使他们不直接生产新产品或培育新产品。"
  在美国,有人催促大学要在"技术转化""商业孵化"上花更大的力气,在中国也有这样的声音,然而雷曼则持不同看法,他说以他的经验来看,上述这种科研在企业界往往可以做得更好,而研究型大学则更应当专注于做那些其他机构做不好的研究。
  雷曼认为其他机构做不好的研究是基础研究,特别指那些致力于开发和检验关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论研究工作。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基础研究能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更多样性的思维,而"创新的种子只有在复杂多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根发芽。"

 

来源:文汇报201211402  记者: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