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展步入转型和调整并举的新阶段,应更加注重激励企业家来推动创新,因为本土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埃德蒙·费尔普斯
最近,我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等活动中都曾多次提到,在实现国家全面繁荣发展的道路中,自主创新成为第一要义。中国在追赶西方发展的路途中,不论是新工作方式的创造,还是关于新技术的革新,这些都表明本土创新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现繁荣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追求,但不同国家追求繁荣的路径却有所差异:前苏联时期,国家的主体思维认为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实现了“美利坚式”的繁荣。如今的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则通过不断地提高家庭收入和增加财富来实现。但是,目前这种刺激消费的方式,并没有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在其他层面也没有体现出它的比较优势。
中国市场当前还未形成系统的金融体系创新能力,中国经济体制中独有的“国企领域”和“私营领域”的创新道路也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困境。在国企领域,企业的经理人或者领导,决定其升迁的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商业洞见。因此,基于技术创新的商业投资嗅觉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在私营经济领域,那些小有成就的企业主已经在商海打拼中证明了自己“有勇有谋”。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瓶颈也随之而来,尤其小型公司的CEO,新技术创新所必须的知识积累和洞察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新的产品和生产方式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企业家。一般的人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想象力或者创造力来实现这种原创性,但是一旦这些人在商界站稳了脚跟,他们就可以创造一些新的产品和好的想法,而且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给出意见和建议,看哪些创意在市场上会获得成功。
在中国,应政府和市场的要求,本土创新的步伐正在加速。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抛除人力和资本的要素投入,当前中国市场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5%左右,有中国国内专家曾表示:这5%的改善主要是来自基础设施的改善,抛开这些之外才是本土创新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中国不仅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而且现在自主创新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
在中国发展步入转型和调整并举的新阶段,如何来激励并让中国的企业家来推动创新?我认为教育可以促使潜在用户对新产品、新方法有更好的接受度,从而使这些产品更容易推广到市场上,教育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创新。大量的既有事实表明企业家教育程度的提升,可以显著地提高这些企业家创业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尤其是给企业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创新的回报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土创新要求更多企业家引领企业向着前沿创新去努力,这也要求更多的老牌企业能够分配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这种边缘的创新,商学院就可以帮助下一代企业变得更加有创新性。同时,经济领域中对这种本土创新的大量投资,也将会获得长远的回报。
如果我们经济中有更多新的项目是创新型的项目,那么我们经济就会越来越有活力;如果有越来越多人对这样的项目有需求,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提供这样的创新型的项目;如果一个国家参与新产品和新方法的项目,它的就业率也会大大提升。所以本土创新,即便短期的回报不是特别高,但它对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对生产率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另外,在中国企业向着新型组织方面过渡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也将逐步成为解决问题型的企业。需要强调的是,要获得真正的成功,一个关注企业家的体系,能够实现的不仅仅是制造产品,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作者系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网站2013年0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