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来源: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xinwzx/mtjj/mtzf/201308/t20130809_107852.htm
记者: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这种形势对科技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万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加快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驱动创新的内力,在高起点上做强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科技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已成为主要国家共同选择;新科技变革正引领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配置,新型研发组织、创新机制、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新需求——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依然突出,同时还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管理日益复杂等新的课题。这些都迫切需要强化科技支撑。
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特别是要强化国际眼光,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
记者: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难点是什么?总体考虑有哪些?今后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万钢: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和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基础条件建设得到关注和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开放合作稳步推进,国际间的创新政策对话不断加深;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创新领域的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难点:如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加快创新政策落实,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等等。
我们对于科技创新的总体考虑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推进。把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科技惠及民生、提高综合国力作为根本目的,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后劲作为基础,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作为重大举措。
加强部门协同,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以下目标: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保持年均15%的增速,从2012年的10万亿元左右提高到2015年的15.5万亿元,2017年达到20万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从目前的54.5%提高到2015年的57%,2017年达59%。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世界前三,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强,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发展,为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2015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从目前的世界第20位上升到第17位,2017年进入前15位。
记者:上述目标对于我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万钢: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用核心关键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组织实施机制,深化政产学研用结合,重点加强技术扩散和产业化,力争出大成果、大产业。2015年民口重大专项成果应用直接带动新增产值从目前的1.1万亿元提高到1.8万亿元,2017年达2.4万亿元。
二是抓好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部署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等资源,加快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生物技术与产业、新材料技术与产业等的发展。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当前,将加大力度做好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工作,同时积极完善创新政策,推动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近5年的努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 51.7%提高到 2015年的55%、2017年的57%。
三是抓好国家高新区的战略提升,加速建设新型区域经济增长极。优化高新区战略布局,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特色园区。园区内企业R&D支出占全国企业的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高新区产品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 1/3以上,区内企业获得的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 50%以上。2015年高新区总收入从目前的 16.7万亿元提高到 25万亿元以上,2017年达到40万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从目前的14.5%提高到2015年的18%和2017年的21%;3年累计新增就业500万人。
四是抓好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壮大技术市场,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快建立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科技人才面向市场创新创业,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技术交易合同额从目前的6400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万亿元、2017年达到1.35万亿元。5年内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增加50%,达到1800家、解决就业近200万人。
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创业,加快粮食丰产与农业现代化。把提高单产和增强低产农田科技增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启动渤海粮仓科技工程,探索低产农田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到2015年,将相关做法推广到黄淮平原西部、黄土高原北部等5个区域增加年粮食生产能力100亿斤。5年内使农村科技特派员从目前的24万人达到40万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六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科技,强化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攻克污染防治重大技术,推动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在蓝天科技工程、节能减排科技行动、新能源汽车研发等已有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治理大气污染的部署,会同北京市和有关部门围绕“首都蓝天”加强成果应用。到2015年,形成环境综合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先进环保技术产业新增产值 5000亿元,5年内环保技术产业新增产值翻一倍。
七是加强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化。提升碳基能源科技水平,突破能源气化和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扩大新能源示范工程规模,集成应用风光储输、分布式太阳能供电、特高压输电等重大技术,加快 LED在市政工程领域的推广,使纯电动汽车从公交向出租、物流、日租车辆等方面拓展。到2015年,促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50万辆,预计产值1500亿元。2018年电动汽车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是实施科技惠民计划,使科技成果更多走进百姓生活。围绕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相关技术在基层的应用推广,加快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进步。统筹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重点推广先进适用医疗技术和器械,从目前17个省、区、市的示范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发展健康产业。
九是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增强创新发展后劲。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重点在量子科学、合成生物学、干细胞、纳米和粒子物理等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上加强部署,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上有更大作为。2015年,争取国际科学论文总被引次数有新的提升,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十是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强技术预测和研判,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对新兴产业形成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战略必争领域,集中力量实施重大战略高技术攻关。通过3 5年的努力,显著提升我国战略高技术竞争力。
记者:政策和措施要想切实见到成效,关键在于落实。如何来落实这些措施?
万钢:落实好上述十项工作,关键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统筹开放、高效配置,这其中包括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改革发展监督评估等诸多方面。要在“企业主体、协同创新”上加快突破,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加强重点区域创新体系的布局和发展。完善科技管理和评价奖励制度,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深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投入科技创新,加快对《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加快和加强企业创新、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转化等,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
来源: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xinwzx/mtjj/mtzf/201308/t20130809_107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