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厘清创新全球化理念

经济全球化在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服务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的同时,创新全球化日益成为新的趋势,互联网信息技术更使创新全球化加快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在这一大背景下更新理念,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  

创新全球化是趋势

  目前世界6万多家跨国公司不仅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更掌握了全球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创新成果,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世界科技经费的13以上。

  正是创新的全球化,使原《连线》杂志主编、《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一个原来完全不懂无人机、不知道如何去编码的人从建立“DIY无人机”网站开始,逐步吸引全球人才合作、分享代码、设计和电子产品,最后使网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社区,并联系了一个原来素不相识的墨西哥年轻人成为联合创始人。这样的全球化创新日益普遍,其主要表现在创新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创新活动的全球化、创新成果转化的全球化和创新服务的全球化。

  1.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的趋势日益明显。首先是科技人才在全球自由流动,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日益成为各国加速科技创新、占领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美国先后数次修改移民法,吸引全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到美国,四分之一的留学生到美国深造,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留在美国工作。美国只培养了全世界4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有70%以上的诺贝尔获奖者在美国工作。欧盟20115月开始实施吸引杰出人才移民的“蓝卡工程”,吸引非欧盟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英国于2008年推出“牛顿国际伙伴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国的早期博士后研究人员到英国研究机构从事2年研究工作,获资助者每年可获得3.4万英镑,如继续在英国从事研究工作,还可获得为期10年的6万英镑额度的资助。法国于2008年初推出新移民政策,如果申请者符合“技术与人才居留证”以及“委派员工居留证”的要求,便可直接由法国驻外领事馆发放,同时持证者家属也可拥有“私人及家庭生活居留证”。其次是技术在全球流动转移日益活跃,可以说技术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快于货物贸易,而且也领先于其他的服务贸易。三是研发资金也在全球配置。

  2.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创新必须通过开放性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如法国科研中心90%的科研成果是通过与大学、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取得的。1998-2008年,美国的国际合著论文占本国论文总量的比例从20%增加到30%,法国从38%增加到52%,德国从36%增加到51%,英国从32%增加到49%,日本从17%增加到26%。世界各国把推动跨国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美国仅联邦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就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近900个科技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等,美国新药研发工作的30%在境外进行,而境内进行的新药研发活动有49%是由外国企业开展的;欧盟2008年成立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国际研发合作的促进计划“欧洲之星”,该计划期限6年,预算为4亿欧元;德国实施了“在德国研究”计划。

  3.跨国公司在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世界6万多家跨国公司不仅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更掌握了全球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创新成果,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世界科技经费的13以上。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究发展机构,主要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有1/3在海外进行。

  

参与创新全球化分享“红利”

  外资研发中心对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带动了境外创新资本加速流入。二是外资研发中心为上海培养和集聚了大量人才。三是外资研发中心的辐射范围逐步向区域化、全球化发展,成为上海进入全球化创新网络的重要桥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上海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配置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了上海产业能级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上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外资企业,尤其是外资研发中心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了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地位。截至201410月底,上海外资企业中有1500家设立了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约10万人。其中,在沪外资研发中心已达379家,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外资研发中心对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带动了境外创新资本加速流入。以诺华、陶氏化学等为代表的大体量、高能级外资研发机构竞相落户上海,投资规模平均达到1亿美元以上。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已占全市一半左右。二是外资研发中心为上海培养和集聚了大量人才。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达46.4%,其中外籍人员的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高达72.8%。外资研发中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端人才流向海外。三是外资研发中心的辐射范围逐步向区域化、全球化发展,成为上海进入全球化创新网络的重要桥梁。比如,通用电气上海研发中心从最初的10个人扩大到目前的2800多人,是其全球三大研发机构之一。

  (二)“走出去”成为上海面向全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渠道。2013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3.1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品牌资源金额5.9亿美元。有产业背景的企业配置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上海电气集团4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份,并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和合资企业,促使我国燃气轮机技术提前10年以上。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全球科技创新企业初露端倪。一批上海企业正在谋划成立全球投资并购基金,运用自贸试验区的制度改革优势,瞄准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积极“走出去”。同时,创新投资方式推动自有专利技术和品牌“走出去”。上海港湾集团在自主研发了软地基处理技术后,先后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专利,并与当地企业合作,推广自有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成倍增长。

  (三)技术贸易成为上海参与创新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技术贸易是主动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2013年,上海登记备案的技术进出口额达129.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占全国技术进出口额的13.8%,占上海同期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7.5%。其中,技术出口66.3亿美元,增长1.6倍;技术进口62.9亿美元,增长44.3%。目前上海市已经在软件外包、研发服务等领域形成自身的优势,带动了很多相关的技术服务出口。

  

几个关键抓手

  坚持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让科技创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更加便利地流动,打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创新的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环境。

  上海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必须以创新全球化理念,跳出上海看创新,跳出科技看创新,跳出纯技术看创新;善于用全球资源,善于借助国外资源发展集成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突出抓主体,要把外资研发机构作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吸引更多的境外资本在上海投资研发,鼓励和支持现有的外资研发机构在上海加快发展,实现“在上海,为世界”的研发创新。要促进外资研发机构更好地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内外资技术合作与联合创新,进一步发挥外资研发机构的带动作用。

  突出抓网络,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以多种形式整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既要探索在发达国家建立相关研发机构、开展投资并购等,又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尤其是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城市建立密切的经贸科技创新合作关系。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在整体科技水平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有些领域仍可能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与这些国家合作成本相对较低,相对容易获得关键技术,也有利于我们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空间。要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通过合作研究、联合调查、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技术、产品、设备劳务出口。尤其要鼓励研发机构和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科技及产业化领域的分工合作;鼓励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及时跟踪国际科技最新动态,吸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锻炼跨国经营和研发人才,完善企业生产和研发体系。

  突出抓集聚,上海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的工业企业数量和创造的工业产值都在全市一半左右,如何发挥这些园区在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十分重要。在上海张江,就聚集有罗氏、阿斯利康、礼来、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日本荣研等世界著名制药公司先后设立的研发中心20多家。全球前12的生物医药企业已经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等等。上海还有杨浦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城区等,可以考虑把一些有条件的区域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示范区”,对标硅谷等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经验做法,突破现有创新体系中的体制机制瓶颈,先行先试国外通行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比如,探索建立外资研发中心诚信管理机制,对外资研发中心所需资金、设备和样本等进行分类管理,在海关、金融机构开辟一些“绿色通道”。

  突出抓贸易,上海必须既注重通过技术贸易从国外获取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又力求通过技术贸易把上海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扩散出去,促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成果交易的枢纽节点。要进一步把握技术市场发展规律,促进技术贸易信息集聚、机构集聚、服务集聚。要做实做强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南南产权交易所、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等交易平台和专业机构的功能,加强贸易和科技领域的联动互动,积极扩大技术输出和技术转移。尤其要用好国家会展项目等会展设施资源,吸引全球企业在上海发布他们的最新产品。要鼓励和服务企业到海外收购技术,跨境投资并购是企业短时间获取前沿技术、资金支持和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基础创新能力较弱、居于追赶地位的新兴经济体至关重要。而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拥有大量专利技术但由于资金紧张而陷入困境的海外企业并不罕见。要鼓励本市股权投资基金入股境外PEVC,更加注重发现早期创新应用技术,建立起全球优秀创新资源的发现和培育机制。

  突出抓人才,要优化外籍人才管理政策,积极研究修改“绿卡”审批管理办法,设置更加灵活务实的申请条件,研究扩大外国专家证发放范围或适当放宽就业许可证发放年龄限制,研究进一步简化居留许可和出入境的相关流程手续等。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吸引海外留学生回上海的力度。上海是留学生的重要输出城市,而张江等又是留学生归国创业的集聚地之一,加强对海外留学生人才政策信息的宣传,及时提供紧缺技术信息、孵化器运作信息等,促进企业、项目与人才的对接。

  突出抓环境,要以国际惯例和规则为借鉴,坚持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让科技创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更加便利地流动,打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创新的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环境。积极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引进国际创新服务公共机构,培育发展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包括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综合科技服务等方面,围绕创新链不同环节提供系统的支撑服务。

  (作者张国华,系上海市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副研究员)

来源:《东方早报》 2015年1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