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随着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柴火空间”新闻的迅速传播,“众创空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4月2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为富民之道、强国之举。“众创空间”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众创空间”呢?
一、众创空间的主要类型及发展趋势
众创空间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微装配实验室)。1998年,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主任Neil Gershenfeld开设了“如何创造想要的东西”的课程。Gershenfeld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发展阶段,即将步入个人制造时代,与其让人们接受科学,不如提供装备、基础方法及工具等,让他们自己来发现和探索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创造出很多稀奇古怪却有价值的东西,给Gershenfeld极大鼓舞。在他的推动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拨款建造了第一个Fab Lab。这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融合设计、制造,调试、分析及文档管理多环节的用户创造环境,也是全球第一个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众创空间。其后,Fab Lab模式被复制到世界各地。2006年,著名的Nature杂志专门刊文阐述Fab Lab的核心理念:发明创造将不只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将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而有机会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
Fab Lab思想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同时,也基于不同需要在不断拓展和完善,涌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创客空间:第一,实体型创客空间,如深圳的柴火空间、张江蘑菇云、北京创客空间、上海社区创新屋等,保持了Fab Lab的初始形态,主要功能是为创客提供必要的工具(开源硬件、软件等)、材料及其它条件,鼓励创客通过分享、交流创造并实现价值。按照建设和运营主体不同,这类创客空间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由专业人士建设和运营的柴火空间、蘑菇云,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指导及支持功能;二是由社区建设和运营的社区创新屋等,主要提供创新工具和条件等基础性条件,缺乏专业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第二,网络形态的虚拟创新联盟,典型是欧盟的Living Lab,主要建设和运营主体是政府或其附属的公共机构。Living Lab致力于培养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未来科技创新模式和创新体制的全新研发环境和空间,其借用Fab Lab的开放、自由、分享理念,服务对象包括研究机构、企业、相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用户与用户群等,其主要功能定位是社会创新工具与区域创新平台。第三,基于网络的创客空间,如腾讯的创业平台、海尔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等,将Fab Lab理念拓展到网络空间,主要建设和运营主体是企业,即像Living Lab那样为创客提供交流平台,也如Fab Lab提供创新创业工具、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从发展趋势上看,目前的创客空间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在保持服务于随心所欲、漫无目标的个体创客特征的同时,注重了向服务于具有明确创新目标的专业化人士拓展,并因此密切了与产业的技术联系,如2014年6月底上线的海尔全球创新平台(HOPE),吸引了10万多用户注册,核心用户包多少为技术专家、高校人员、创客等,主要围绕海尔产品线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创客已达3000多名;二是更多众创空间向网络平台方向发展,以充分发挥网络快速、无界、开放等优势,柴火空间等都在以网络平台向全国拓展;三是创新空间向更加综合化方向发展,从早期重在创客之间的分享、交流功能,向为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支持转变,如2011年6月基于网络开设的腾讯创新创业支持平台,具有工具、资金、信息等系统优势,目前已聚集500万个创业伙伴,伙伴创业企业市值近2000亿元;其中,10家公司实现美股、港股借壳上市,2015年预计有超过20家公司的收入将达到1亿元以上。 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2015年3月30日,阿里集团宣布建设“创客+”平台,将向创客提供从开发组件、分发推广、办公场地、前后期投资到云服务资源等系列创业扶持,联盟成员包括真格基金、IDG、创新工场等30多家风投机构,清华科技园等20多家孵化器,多盟、云智慧等20多家开发者工具及分发推广服务商。
二、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MBA学生周宣伯等,对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几个重要城市的创客空间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他们参考全球创业观察(GEM)等框架设计了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实训基地、上海创智天地、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上海交大科技园、上海创客中心新车间、Xin FabLab、浦东张江蘑菇云、同济创业谷、同济Fab Lab、西湖创客汇、宁波Nex Maker、南京米立方等机构。同时,向这些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创客空间中的创客、创业企业、机构管理者以及参加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创业项目路演、创业者沙龙、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启动仪式等活动的创客、专家及企业等发放了调查问卷。基于调查发现,长三角的众创空间发展很快,不仅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创客聚集度较高的城市出现,在绍兴、嘉兴、扬州等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兴起。上海不仅出现多个由专业人士建设和运营的众创空间,还由政府部门支持建设了70多个社区创新屋。
周宣伯等同学的调查也发现: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众创空间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有些众创空间有店无客,或创客参与度很低。针对创客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出现这种状况并非偶然。在创业企业及创客对众创空间综合环境的评价中,有三个因素被列为瓶颈制约:第一,难以“低成本地获得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在以5分为理想状态值的评价中,这项指标的得分仅为2.685;其下的“获取信贷机构贷款、政府采购项目支持、政府R&D及创新经费资助”三个子指标的得分分别为2.795、2.516和2.666。显然,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是创客的重要需求,但现有创客空间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尽人意,特别是获取政府支持依然困难。第二,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培训水平低,创业企业及创客对“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评分为2.990。显然,创客有普遍的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和培训需求,而社会现有服务能力不能有效满足需要。第三,配套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公环境成本高、宽带网速慢等;二是难以获得有效的技术知识信息支持,创业企业及创客对“均等机会地接触到新技术”指标的评分为2.692;三是缺乏产业链或产业生态的支持,创业企业及创客们对“易找到一流的分包、供应商和咨询机构”的评分值为2.932。
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基本都可以归结为“现有创客空间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水平低”。首先,真正解决创业企业及创客的资金需求,有赖于专业化的天使投资人队伍;企图通过政府、信贷机构等解决创客的资金需求根本不现实。硅谷创业生态中不仅有成千山万的创业者,更为可贵的是有比创业者更为专业、具备风险识别和排除能力的天使投资人。其次,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重视和尊重不够,总是企图通过“拉郎配”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次,为创业企业及创客提供有效的技术知识信息支持,使他们有“均等机会接触新技术”、“便捷地获得产业链或产业生态的支持“,依赖众创空间建设及运营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海尔众创空间之所以有效,既在于他们的实力,更在于他们的专业。
三、众创空间的建设思路及对策建议
探讨众创空间的合理建设思路,我们需要回顾一个基本事实,理清一个基本认识。一个基本事实是:第一个完整意义的众创空间Fab Lab是由MIT的Gershenfeld教授推动建设的,无疑具有显著的专业化特征。一个基本认识是:当今世界创新创业不再属于少数专业人员,而有机会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只是说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化程度在下降,但创新创业服务的专业化要求未必降低。从一定意义上讲,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主体(创客),对创新创业服务的要求可能更高、更专业。因而,我们应该树立依赖专业机构或专业化力量建设众创空间的发展思路,使其在起步阶段就保持在应有的较高水平。
基于专业化建设思路,提出以下具体建议:第一,注重发挥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面向产业科技创新建设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或平台,可以重点借鉴和推广海尔的HOPE模式、腾讯的创业支持平台等,鼓励和推动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参与众创空间建设。大企业主导建设众创空间有三个好处:一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资金、信息、网络等优势,二是具有明确的产业技术创新创业方向,三是能够号召和集聚专业化的服务力量。第二,注重发挥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依赖多元化专业机构的集成力量提高众创空间的专业化水平。基于目前大多数社会化众创空间的现实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动员社会化专业机构给予支撑,政府要通过政策给以引导;同时,可以借助现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借鉴欧盟的Living Lab模式,建设基于网络的社会的众创空间。第三,大力培育创新创业的专业化服务力量。首先,要立足长远、尊重规律,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斯坦福大学在硅谷成功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美国大学在其社会创新创业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中国也没有比大学更为专业、更为稳定、更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力量。其次,要发挥技术转移、情报信息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在众创空间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其以专业化服务参与众创空间建设。
当然,不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主体,其创新创业活动均在特定的创新生态中完成。众创空间只是社会支持创新创业的一种形式。因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性措施,还是持续优化社会创新生态。而尊重创新创业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依靠专业化力量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主导和参与众创空间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创新生态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