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铸就未来。由浦江创新论坛打造的系列访谈节目《平行未来的N次元》,旨在展现科技创新者、青年科学家、行业领域领军人的前沿研究与思想火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的晴雨表,《平行未来的N次元》2020年全新篇章以“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专题方向,特邀各行业内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倾谈后疫情时代的行业、产业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他就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已知与未知、科学防护的变与不变、人才培养的接续发表了真知灼见,来听听他怎么说。
第一波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第二波全球疫情为时尚早
问:您之前提到第二波疫情肯定会在秋冬到来,不久前北京出现了一波小的案例爆发,这是您说的第二波疫情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北京的这波疫情?
张文宏:就全球疫情来说第一波还没有走完,第二波现在看起来从全球范围来说还为时过早。中国的情况和世界不同,中国这次北京的疫情我们不能认为是秋冬季的第二波,而是中国整体抗疫在国际范围内做得比较好。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大多数地区疫情是接近0,这次北京出现的疫情应该是一次比较突然的小范围的爆发,但是爆发力度目前还是可控范围内,这波疫情我们还不能认为是第二波的来临,所谓的第二波一定是要形成非常显著的波峰,有一段时间的蔓延再下来。这次北京疫情应该是一次出乎大家意料的小范围的可控之中的疫情。中国现在在追求什么样的策略呢?国内疫情能够接近0病例的策略,而不是绝对的0病例。
新冠要么击败它,要么控制它,形成全球统一抗疫策略还有很长一段路
问:人类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生活场景是怎么样的?真的会出现像季节性感冒这样的情况吗?
张文宏:目前新冠疫情来到世界上它的时间不是太长,按照目前的数据,从12月份开始算到今天,也就半年时间,我们现在很难下定论这个病毒会不会在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想办法依靠疫苗把病毒彻底击败。第二,强化我们的防疫措施,全球范围内把这个疫情通过人为防控把它控制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表率。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如何进行协同抗疫,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科学问题。
问:从全球视野来看,怎么样建立一个更高效的防疫体系?
张文宏:现在的问题是在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抗疫很多策略方面大家并没有达到完全的共识,虽然大家的措施比较接近,比如新加坡和美国,方法都一样,但是新加坡很显然比美国严厉很多。中国现在做的策略比新加坡还要严厉一些,为什么会造成不同的抗疫形势呢?很多原因,也是和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国民对抗疫策略接受程度来做的。这个情况下全球范围内因为疫情的发展经济的情况和民众的情况都不同,最终是不是达成一个全球统一的抗疫策略,估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问:最近很多人尤其是留学生家长都很关心,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国际间人员流动(比如旅游、留学等)才能恢复正常,有没有定性定量的指标?
张文宏:事实上你也知道国际之间的互通,各个国家之间的疫情因为不一致,你进入一个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他可能会接受你,但是反过来高疫情国家到低疫情国家,低疫情国家可能要隔离你。这种情况下只要存在隔离,互通就是不彻底的。要达到什么情况才会做到国际之间互通没有障碍呢?最基本的要求是各国疫情要走到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老中青大家共同奋进
问:此次疫情当中,有大量年轻的医护人员投身到一线,遭受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您有什么想说的?
张文宏:这次年轻人大量地参与到防疫救治工作当中,特别是90后迅速茁壮成长,我觉得要多关心这批年轻人的成长,他们经受的挫折对他们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但是整个环境要给他们提供非常好的保护,促进他们更加良性地成长。江山代有新人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同时,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也有大量的让我们敬仰的老专家,他们至今活跃在抗疫第一线。在今天中国就是一个老中青大家一起奋力前进的情景,我们国家也对这些防疫战士给予了足够的关心,我们也希望他们将来的路走得越来越好。
专家不一定是正确的。对等谈话的核心是科学
问:人们对您的关注,一方面是专业身份,更来自于您通俗易懂的表达。您是如何掌握这种与公众对话“技能”的?
张文宏: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众的沟通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单单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为重要的。谈论科学问题其实没有谁高谁低,专家应该在获取民众理解的层面,因为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现在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如果专家都是正确的,那为什么抗疫会有这么多挫折呢?只要有这样一个底线在那里,我们不单单是和民众沟通,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在商量。中国的抗疫人员并不只是医护人员,而是有14亿人,我们都是对等的在谈论抗疫的事情。但是对等谈话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科学。只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实行越多的沟通和越多对等的谈话,对我们抗疫会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
口罩、洗手、社交距离,防疫三要素,一个不能缺
问:经过这次疫情,人民改进了很多原本的生活习惯,比如说佩戴口罩、分餐制等等。那么中国正在进入“后疫情时代”,还有哪些日常习惯是我们在预防传染病中可以改进的?如何重建民众对抗大面积传染病的信心?
张文宏:到现在为止全国大多数地区所谓的疫情防控都是非常好的,哪怕北京这次疫情出来,政府应对有力、迅速,防控是精准的。只要大家做好民众的自我防护,避开风险地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我相信将来中国抗疫的前景是美好的。
问:最近政府刚刚发布了一个夏季低风险地区防护指南,提到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对这个新的指南要求我们公众应该怎么样理解?
张文宏:这个指南提出来事实上就和最近北京的市场有关,它的意思是你不要用容易冲溅的水龙头洗,可以放在盆里面洗一下,然后把水倒掉,就不会有冲溅。最关键的一点,只有一种情况下是卫生的,我们要用带肥皂的洗涤液或者洗手液进行洗手,用流水把手洗干净,这个才是核心。肉如果不冲溅,手还会污染你,你接触了。最后一个动作是什么呢?用流水、肥皂水洗手,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避免你洗的这些肉类冲溅到你身体上,这点工作加强一下注意就行了,这件事情本身不应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引起注意就可以。这些都是一些小贴士,在防护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我前面说的口罩、洗手、社交距离,避开人群超密集、不通风的地区。
更多、更全访谈内容,可以登陆喜马拉雅收听我们的栏目!浦江创新论坛已入驻国内专业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并创建了《平行未来的N次元》音频专辑,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收听本期节目~
我们的访谈节目短视频也将在官方抖音(浦江创新论坛)同步放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