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浦江】笃力创新,向科技自立自强迈进——2021浦江创新论坛观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国家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 向科技界发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为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浦江创新论坛重要信号释放地、重要话题引领地和重要论述策源地的使命愈发凸显。论坛历经十三年发展,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这里成为观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置身2021浦江创新论坛,大家深刻感受到论坛一直关注创新网络、未来趋势以及青年力量,一直推动世界和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一直传递着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

 

  奋楫扬帆 聚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科技自立,创新开局。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

 

  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的供给能力,为科技自立自强赋予了新内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应对全球重大挑战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引领,把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作为重要着力点,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提供科技创新答案。

 

  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本届论坛吸引中科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一批国家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华为、腾讯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的代表参会。他们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在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中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全体会报告中说,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多个部门助力,需要各个学科交叉发展。希望借助多方战略科技力量的聚合,携手打造国家坚不可摧的“生物长城”。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释放创新活力的抓手。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在政策论坛上表示,新发展格局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加快筹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我们在新格局下怎么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从顶层进行谋划。”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为中国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30多年的发展,一路走来,可以说是一个持续创新的历程。在华为,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常态。

 

  论坛期间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近年来,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知识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新绩效日益显现,创新环境显著改善。

 

  开放共享 构建多元科学共同体

 

  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对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快打造更加包容多元的科学共同体。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

 

  当前,广大科技工作者正按照国家要求,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奋斗目标,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本届论坛紧扣“四个面向”,举办了未来科学(脑科学、气候变化)和新兴技术(区块链、疫苗与全球健康、金融科技、科学数据)等十余场专题论坛,聚焦“创新,为了人类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寻求全球创新合作的可能,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论坛全体会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分享了基础科学对于重大发现的必要性。他认为,好的基础科学一定要推动未来工作,一定要有用,能够推动新的发现,而且一定需是完全难以预料的。

 

  海量科学数据的产生,把科学研究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论坛期间发布的《上海科学数据共享倡议书》得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积极响应。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悦说,上海将力争打造成为科学数据汇集、共享和应用转化的高地。

 

  “脑科学”被“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之一。今年的未来(科学)论坛,聚焦“认知的神经机制”主题,嘉宾们围绕脑科学研究在脑疾病与类脑智能技术方面的应用展开探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说,研究脑科学就是要阐明脑功能的神经基础和工作原理,理解大脑是怎么工作的,希望从大脑的研究中得到启发,能够模拟大脑,诊断治疗脑疾病和创伤。

 

  持续的疫情,让疫苗和全球健康体系建设成为全球瞩目话题。在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嘉宾们围绕疫苗和全球健康,聚焦疫苗的生产、接种、公平分配以及新冠病毒变异的挑战等话题展开研讨。

 

  强国“生力军”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所在。中国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

 

  世界充满不确定,但科技总会给人类带来希望,尤其当前,我们更需培养一批青年科学家,聆听他们对未来的认知。

 

  “青年历来是浦江创新论坛关注的重点。”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科院院士徐冠华说,本届论坛着力打造系列青年主题活动,倾听青年人最真实、最迫切、最直接的声音和需求。

 

  从2018年开始,论坛将青年和科技论坛作为重要板块。四届的科技创新青年峰会,已经成为全球青年科学家和创业家创新创业的舞台。2021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来自中科院、中山大学的一批青年科学家及科技管理者和创新创业先锋,围绕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故事展开深度对话,围绕科研社交与科研新范式寻求破解之道。

 

  “要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流而出。”多年来,上海正在按照这个要求集聚青年人才。目前,上海在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创新药等领域聚集了一大批人才,正越来越成为青年才俊点燃梦想,收获成功的创新热土。

 

  “上海这座城市,因青年更具活力,因优秀人才集聚而更具竞争力,我们热诚欢迎青年科技人才把科研放在上海,把事业放在上海,与这座城市共同成就更大的精彩。”论坛上,上海市有关负责人向青年人才发出邀请。

 

  论坛期间发布的《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显示,在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第四位,特别是对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上海位居所有20座城市之首。

 

  没有留过学、镀过金,来自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土博士”田野,在超强超短激光方面做出佳绩。“各项政策都在鼓励我们青年人揭榜挂帅,不惟学历、头衔和出身。” 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留在国内和出国深造没有差别,甚至比出国收获更多。

 

  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李昕表示,青年科学家做科研要更多偏向兴趣驱动,要更加注意软环境,全社会要营造一个促使青年科学家容忍失败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风起扬帆,殷殷期盼;奋起跨越,胸怀激昂!

 

  我国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依靠创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坚实有力。

 

  “十四五”开启了科技创新的新征程,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角已吹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勇闯“无人区”的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豪情,笃力创新、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新华网